今天是

科室新闻

微创技术破解罕见病痛——我院成功实施首例全腔镜完全腹膜外腰疝修补术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8-08    点击数:

对于55岁的吕女士来说,左侧腰部那个悄然出现、缓慢生长的肿块,曾是缠绕心头三年之久的隐忧。起初只是轻微不适,她并未在意。然而肿块尺寸逐渐从乒乓球长至拳头大小,近期的腰部胀痛更是如影随形,连日常家务都成了负担。最终,她鼓起勇气走进了我院普通外科门诊。

经过详细检查,困扰吕女士多年的元凶被锁定为一种临床少见的腰疝。这类疝仅占所有腹外疝的1%-2%,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如何以最小代价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成为摆在我院疝外科团队面前的一道专业考题。

术前CT显示左侧腰疝情况

面对挑战,疝外科专家唐博教授组织专科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术前评估。围绕吕女士的个体情况,团队反复推敲影像资料,模拟手术路径,最终制定了周密的全腔镜腹膜外腔镜手术(R-TEP)方案,该手术通过微创的方式在腹膜外操作,不扰动肠管,使用普通补片即可,既经济高效,又安全可靠,这是我院首次将这一前沿微创技术应用于腰疝修补领域。

手术当天,手术室无影灯下,一场与时间和技术赛跑的精准操作开始了。在唐博教授的指导下,疝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腔镜操作技术,巧妙避开了腹腔脏器干扰,完全在腹膜外间隙精耕细作。高清腔镜视野下,肌肉筋膜层的薄弱缺损区清晰呈现。团队成员配合默契,动作稳准轻快,细致地将一块合成补片精准覆盖缺损深层,犹如为腰壁的破洞打上了一块牢固且舒适的内衬。整台手术过程流畅,出血极少。

得益于微创技术的巨大优势和团队的精细操作,吕女士术后恢复远超预期。术后仅2天,困扰她三年的腰部胀痛显著缓解,她便精神焕发、行动自如地康复出院。抚摸着平坦的腰部,吕女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没想到折磨我这么久的问题,两天就解决了,感觉整个人都轻了!

此例全腔镜腹膜外腰疝修补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我院疝外科在复杂疝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从精准评估到完美实施,从技术创新到快速康复,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对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唐博教授介绍,腰疝是由于腰部肌肉薄弱或存在缺损,导致腹腔内的组织(如肠管、脂肪)从这个“洞”里鼓出来形成的包块。位置通常在腰侧方,肋骨下缘和骨盆上缘之间。腰疝就像腰上破了个“洞”,放着不管,隐患很大。疝环会随着时间推移和腹压冲击逐渐扩大,鼓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症状加重。手术是目前治愈腰疝唯一有效的方法。

他提醒,一旦在腰侧发现时隐时现的包块,即使不痛不痒,也应提高警惕。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疝外科或普外科就诊。不要自行判断,更不要拖延。

专家简介:

唐博,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委委员、副院长。外科学博士,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人社厅特聘专家,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日间医学经济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外科青年专家组副组长,《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卫企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开放手术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重庆市卫健委科研项目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发表SCI等系列论文近30篇,参编专著两部,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5项,全国腹股沟疵手术录像大赛亚军。

擅长胸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重症诊治以及腹股沟症和腹壁疵的腹腔镜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唐博主任医师:周三上午(8:00-12:00)

涂利宽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8:00-12:00;14:00-17:30)

咨询电话:023-65714152

文字:涂利宽

编辑:陈希

初审:胡子牧

审核:唐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