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室新闻

聚焦女性全周期健康 共绘健康管理新蓝图——中国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高峰论坛在渝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11-10    点击数:

2025年11月7日至8日,由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承办的“中国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高峰论坛”在重庆融创文旅城・山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及临床骨干,围绕女性从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到老年期的全周期健康问题,开展高水平、多维度、前瞻性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为推动我国女性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高规格开幕:政策引领,共启新程

论坛开幕式由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妇产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唐均英教授主持。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潘建波在致辞中指出,女性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构建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表示,高新区将持续加大对妇幼健康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特别是在生育力保护与精准医疗方向。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副会长廖永前回顾了学会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探索与实践,并呼吁各界凝聚合力,共同构建“防、治、管、促”一体化的女性健康服务新生态。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漆洪波强调,妇产科学应加快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推动全周期、多学科整合服务模式的落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党委书记毕恣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表达了医院在推动学科建设与区域妇幼健康水平提升方面的坚定承诺。

国际前沿与本土实践:从干细胞治疗到机器人手术

论坛首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Hue Michael Luu教授以《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潜力》为题,系统阐述了干细胞技术在组织修复、疾病建模与再生医学中的突破性进展,为论坛奠定了高起点、国际化、前瞻性的学术基调。

在妇科微创与机器人技术板块,作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妇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唐均英教授结合其完成的2000余例机器人手术经验,分享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妇科疾病保育手术中的应用》,她通过多项国内及西南地区首例的高难度手术案例,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在保留生育功能、精准肿瘤切除方面的领先优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分体式模块化机器人妇科手术应用实践》,呈现出中国在妇科手术智能化与个体化方面的前沿进展。

聚焦关键领域:肿瘤防治与生育力保护并重

在肿瘤防治板块,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系统介绍了《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中国登记平台》的建设经验与数据成果,为国家层面推进盆底手术标准化与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康玉教授围绕《妇科肿瘤的预防和遗传咨询要点》,强调了基因检测与家族风险评估在实现妇科肿瘤“早筛、早诊、早治”中的核心作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易萍教授在《卵巢癌之心膈角淋巴结切除》中,深入探讨了实现R0切除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意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江涛教授在《子宫肉瘤的诊治-ESGO指南学习体会》中,围绕疾病分类、术前评估、手术与辅助治疗策略、术后随访及激素替代管理等展开系统阐述,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生育力保护作为贯穿女性生命周期的核心议题,也成为论坛热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在《我国出生人口形势与肿瘤生殖学研究》中提出,应将肿瘤生殖学整合进国家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保障肿瘤患者生存权的同时维护其生育权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丽教授、张英教授分别就《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与助孕策略》与《女性生育力保持技术进展与思考》展开分享,系统介绍了卵子、胚胎及卵巢组织冻存等关键技术的临床路径与实践数据。

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王佳教授在《宫腔粘连诊治进展》中,从手术技巧到内膜再生促进,全面阐述了宫腔粘连的综合管理策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松英教授则聚焦《不孕症合并子宫疤痕憩室的诊治思考》,结合临床共识与个案经验,提出结构重建与术后妊娠管理的系统方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良萏教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的应对策略》中强调,内异症导致不孕存在多机制叠加效应,临床中需注重生育力的早期评估与保护,实施个体化分层治疗。

跨界融合:中西医结合与医工交叉引关注

在整合医学与跨界协作板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滕秀香教授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生殖问题的临床应对思考》为题,系统阐释了中医药在调经、助孕与安胎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出“中西融合、身心共治”的防治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奇灵教授分享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医工交叉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研究》,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子宫内膜癌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体现了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趋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竹教授在《绝经后激素治疗(MHT)对骨质疏松影响的临床观点》中,聚焦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全程管理,提出应重视早期筛查、规范药物选择,并强调MHT在改善骨密度与降低骨折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女性健康服务体系

本次论坛以其“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的核心视角,系统覆盖了从青少年保健、育龄期生殖健康、围绝经期管理到老年期慢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深刻转型。多学科协作、医工结合、中西医并重成为会议共识,为构建覆盖女性一生、整合多方资源的健康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国女性健康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进一步彰显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在妇产科学建设与区域医疗协作中的专业影响力。医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合作,加强学科融合、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为护航女性全周期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稿:胡尚英 何晴 陈希

核稿:田静 冉柳毅 胡子牧

审稿:王洪亮

分享到: